春暖花开之后,随着建筑工人的返城务工,家门口附近的工地上又热闹了起来。卖饭的、卖衣服的小贩也像蛰伏了一冬的小草,一下子就冒了出来。他们占据了半个慢车道,给过往的行人带来了拥堵,也给附近小区的居民带来了吵闹。
周日下午,我带着孩子从动物园回来,就要走到小区门口的时候,看到在便道上停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一个上身穿着灰色夹克衫,下身穿着军绿色肥大裤子的中年男人正半靠在三轮车上,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书籍看得入神。在三轮车前面的地上似乎铺着一块长条形的帆布或者塑料布,上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些新旧程度不一的书籍。哦!原来是卖书的。原本打算直接回家的我,拉着孩子的手,朝着书摊儿走了过去。书摊儿前围着一些人,他们有的蹲在地上,有的猫着腰,或是在旧书里面翻来捡去,或是一页一页地翻看。我抬眼看了一下这个中年男人,虽然衣着朴素得与时代有些脱节,但是难掩的书卷气也不由得散发出来。
“这本书多少钱?”一个在附近工地上打工的小伙子问道。中年男人看了一眼,随口说道:“十块钱。”“旧书还这么贵啊?!”价格显然是超出了小伙子的预期。中年男人并没有降价的意思,只是继续低头看着手里的书籍。小伙子有些不舍地把书放下,过了一会儿又拿了起来,哗啦啦地翻起来,然后又放下,最终还是转身离开了。其他人似乎更多地是在看书,放下这本,又拿起那本,蹲累了就站起来,鲜有要买的意思。
我让孩子先回家,自己也在书堆里翻了起来。论数量,这个小小的书摊儿也不过几架书的样子,但是图书的种类却十分丰富,很多还是不错的,难怪这个书摊儿的老板不肯贱卖。太阳就要落山了,围观的人们放下手里的书,逐渐散去。我挑了两本书,没有还价,也没有让他找零钱,他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书其实没有新旧之分,只要不影响阅读就行。”我说道。他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我原本以为,随着城市的发展,书摊儿已经消失在了人们的生活里,没想到有些人还在坚守着。每当自己抱怨没有时间阅读,没有好的阅读环境时,这个半靠在破旧三轮车上平静阅读的中年男人的形象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久久不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