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城西高胥村方向,有一座高峰,巨岩如镜,巍峨壁立,好像是全城的天然屏障,人们都称之为“南屏山”或“屏风岩”。相传,古时有个叫杨舍人的道士曾在此炼丹,久而丹成,白日飞升,所以百姓又称之为“舍人岩”。
岩石正面半腰处有一个天然洞穴,叫“洞背岩”。每当春播开始后,不管是阴晴雨雪,还是刮风起雾,每天晚上人们只要站在县城郊野或前溪桥上,都可看到洞穴处有一光茫四射的巨大火球,长年不灭,民间称之为“杨舍人神灯”。
传说,杨舍人飞升成仙后成为温州一带的“土地神”,接受香火祭祀。有一年,沙溪大旱,颗粒无收,百姓们为了生存,乞讨到了温州。夜间梦见一人,自称姓杨,老家住在洞背岩下。他叫大家赶快回家补种秋粮,他已帮助运水进村。村人回乡一看,果然沟渠蓄满了清水,大家开开心心种下秋粮,结果喜获丰收。从此,沙溪村民年年不忘春播竖幡竹,秋收杀猪谢神,一直沿袭了几百年。
传说杨舍人是个孝子,他在温州任神职,母亲一人住在高胥屏风岩老家,他每年都要回来探望老娘。有一次,后山村一个老乡运了一批雪梨去温州,回家前夜备了些香烛去“地头殿”看望杨舍人,夜里回到旅店后就梦见杨舍人拿着一封信交给他,让他带回给母亲。老乡醒了,手上果然有一封无字信。老乡回到云和直冲屏风岩,但是那里悬岩削壁,直插云天,哪有什么人家。
老乡根据梦里的提示,用信在岩石上敲了三下,高声叫道:“石门开开,石门开开,舍人带信归。”说也奇怪,巨岩上突然出现一座大门,吱的一声门开了,门口左右各盘着一条抬头吐舌的大蟒蛇,中间站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婆婆。见客人吓得不敢移步,老婆婆就对两条大蛇说:“退开,让客人进屋。”两条大蛇眨眼不见了。老乡进入屋里,但见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四周挂满书画,俨然书香人家,中堂一颗明珠,明亮如日月,照得满堂辉煌。正在惊诧间,老婆婆端着一斗金灿灿的苞米出来对他说:“多谢你老远给我带来万金家书,山上无以为敬,请收下这斗苞米,聊以谢意。你老远奔波,辛苦了!我不留你,赶快回家吧,妻儿正在门口盼望哩!门外有条便道通你家门口,你千万不可回头张望,切记切记!”
老乡用袋子装起苞米搁在肩上出了门,门口果然有一条金光大道,宽阔而平坦,没走几步就过了沙溪,一转弯后山村就到了,妻儿正站在家门口张望。他极感惊奇,回首一看,突然跌倒,一袋苞米撒在地上四处乱滚。他慌忙用手去抓,但只抓到三粒,睁眼一看,三颗苞米变成三颗大珍珠,其余全部滚入地里,变成了一座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