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12岁的周恩来亲眼目睹洋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感慨。是的,少年时的周恩来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周总理曾提倡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他正是在诠释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小就听大人们说,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祖国的希望与梦想。有时我们也需认真想想,倘若当年魏校长提出的问题就是于我们的,那么,我们会如何回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也许,你会选择当一名老师,一位科学家,甚至为其他更伟大的理想而付诸努力,但回头看看,在这梦想之上,我们依旧要认真读书。我们要了解,掌握,钻研,就必须翻阅,查索相关书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就可以让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书可以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读完一本好书就会让人豁然开朗。是书,让人类有了今天这欣欣向荣的世界。书这无声的预言家,预知着未来,预知着中国的梦。
当今社会,中国科技和经济实力雄厚,习近平在十九大中指出,既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奋斗15年实现强国。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中国正向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要锲而不舍地跟随进步,同时也要坚持传统,多读书,好读书,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