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学者,风度翩翩。他来到一个叫凤翔的地方,这里从上年的冬至到本年的春天滴雨未落,民不聊生。于是,他带着乡民,来到荒凉的高山之上,山风吹动他雪白的长袍。他晃动着高束的发髻,高歌自创的春雨调,其声呜呜然。歌曰:乃者自冬徂春,雨雪不至亦非神之所当安坐而熟视也。圣天子在上神其盍亦鉴之事有巧遇,之后凤翔连下了3日大雨,枯萎的小麦和玉米又恢复了生机,凤翔的百姓像过大节一样,到城里欢庆了多日。我一直狐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人类真能感动大自然?
也是一个春天,我来到一块大草坪。江南的春天不少雨,周围滴答的雨声夹杂咕咕的虫鸣,沉睡一冬的树、草在春雨的召唤之下,有了伸展腰肢的声音。太阳也有了初春的笑容,放眼东方,它正在小雨之中显现朦胧的美丽。我轻抚着初绿的草尖,痒痒的触觉使我的心情也变得草地一般柔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一阵春风吹过,我放下小伞,在太阳稚嫩的光芒下奔跑,光影交错之间,感觉自己是香山居士,又感觉自己是王孙。我似乎寻觅到了自己在春天的足迹,春天和我是浑然一体的,我想,这就是春天对人类的作用力了。
春天的夜晚,窗外绿树婆娑,莺声呖呖。我倚着微黄的灯光,发黄的稿纸演绎着永恒的谜题。春天的日子,似乎总有温和的春雨在沐浴我们的心灵,于是,思想的火花形成了灿烂的光芒,一道道难题迎刃而解。我想,也许这就是亲近自然之后,人类的力量吧!
二十六岁的青年学者在高歌春雨调、喜得春雨之后,建亭以示纪念,并写下了《喜雨亭》碑记,云: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与之赐也。其又可忘耶?聊聊数语,又是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篇,我想正是这种大爱感动上苍,喜降甘霖。
各位看官已猜到了,这位伟大的青年就是苏东坡。
春去春又来,花谢花会再开,只要你愿意,让梦开在你的心怀。淡黄色的小花映入我眼帘,它们真实的芬芳弥漫我的心怀。追寻春天的足迹,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不必在意春燕呢喃,也不必在意大雁南归,亲近春天,你会发现,你就有了大爱,这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