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不昧,万古徽猷。一处摩崖,诸多传说。
在凤冈县王寨乡中华山百佛岩大石壁上,至今还保存着清初石刻万古徽猷四个大字,每个字大小约60公分,浅阴刻补填暗红色。奇怪的是这个石刻就四个寡字,未见落款,从史料中查得的点滴记载也不确切。于是,在民间留下了诸多迷离传说。有说是南明王室宗亲隐匿于此,假借修行,实则蓄势,侍机反清复明。因此,石刻万古徽猷暗喻自是高明谋略;有说是南明遗臣卢大人、铁大人二人,看破红尘皈依佛门,道行美善修得余生。则万古徽猷意为:佛光不昧,照彻世间乃美善之道。
为探寻究竟,笔者查阅了部分相关史料、典籍,考察了周边的残寺、古碑,对石刻万古徽猷才有了点浅显认识,对中华山天隐禅师亦略知一二。但远未能读懂那石壁上万古徽猷的真缔,更难识天隐之佛身禅影,此文只是将本人所认知的理由提出来,仅供引玉。
查,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龙泉知县张其文著《龙泉县志稿山川名胜》载(1601年--1912年凤冈名龙泉县隶石阡府):中华山,在县东九十余里,路径深邃幽静,山岩崇峻秀霭,建有古刹一所。门前宽敞,垣周围皆石,大小高低错落入古。当面一石如盘,约高二丈,大如之,亦极古雅,石脊、石麓多古梅古树,番上亦多镌游人诗。初春游此,梅香扑鼻,令人尘嚣都捐。门外一望绣壤平畴,郁葱可爱。刹后右侧一石山,高数十丈,僧天隐刻万古徽猷四字于顶。知县张其文匾其刹居然文华。据知,这是乞今发现的较早记载凤冈中华山文字最多的官文,此文亦被摘句收录入清乾隆《四库全书》。
查,清《锦江禅灯》(清代高僧丈雪通醉著)载:天隐崇禅师,垫江毕氏子。参偏诸方,末后于敏树和尚处相彻,以嗣法焉。住贵州思南府朗溪司太平禅院。
又查,清《黔南会灯录》(清代高僧善一如纯著)载:石阡中华天隐崇禅师,蜀东毕氏子。年二十四,礼破山和尚披剃,往参敏树,树以三顿棒话示之。
再查,《贵州佛教史》(今贵州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贵州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王路平先生著)载:天隐,蜀重庆人,24岁礼破山披剃,后参敏树印可。历主黔中偏桥(今施秉)云台山华严寺、思南朗溪司太平寺、湄潭宝台寺、石阡中华寺(位今凤冈县王寨乡中华山)、龙泉毗卢寺。有《天隐禅师语录》8卷、《南游集》1卷。
考,王寨乡中华山一残存灵塔碑文示:临济正传破山第三十三世天隐和尚灵塔。
又考,王寨乡中华山临济正传破山第三十四世识竺海伦和尚灵塔碑落款示:康熙五十四浣,谷在壬申黄仲月旦。
再考,铜仁地区江口县德旺乡坝梅寺梵净名山性佛天恒禅师塔铭碑落款示:中华天隐道人题,天运辛酉岁吉旦赞书。此碑上还留有两个印模,一个为天隐道人,另一个未能辨认。
综上史料、史考得知:天隐,亦天隐道人、天隐崇禅师。曾主今凤冈县王寨乡中华山的毗卢寺、中华寺,且寂于斯葬于斯。据此,是否就可确认凤冈中华山石刻万古徽猷为《龙泉县志稿》中所载之天隐书呢?此还不能成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