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红军那鼓动人心的号角声已渐渐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却从未消逝,一直都响彻在我们心底。革命先辈的英雄壮举,全都紧紧地牢附在我们心中,就像人生中那段不可或缺的记忆,是中华历史上一段永远无法被磨灭的时光!现在就让我们重回历史,追溯到那个充满硝烟,战争,迂腐的年代,来看先辈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和艰苦的生活,如何在中国历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剿匪’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从根距地出发,经过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甘肃,陕西,等11个地省区。其中中央红军进行了三百八十余次战斗,攻破了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四百三十余人,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不知道当他们看见战友死去,是多么的心痛,又是要多大的毅力继续坚持下去。长征行程两万五千里,战胜了国民党部队飞机,大炮的外追堵截,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竟还能翻越十八座大山,度过了二十四条大河。最终于1936年十月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两年的时间,七百都个日日夜夜,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凭着多么坚定的目标,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酷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但是战士们的努力不是徒劳,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伟大壮举!
事后,毛主席也曾写下一首《七律·长征》来纪念这一胜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