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记 日记600字 列表

一年级作文

有关风俗的日记大全5条

2022-10-14 07:00:33

有关风俗的日记大全5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条关于风俗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有关风俗的日记大全(1):

“噼噼啪啪”楼下又开始寓意吉祥,欢快的鞭炮了,这鞭炮声让我想起除夕夜里的一件事。

除夕夜里,我们全家都在守岁,“叮咚,叮咚……”我们家的古钟敲十二下了。我们全家欢呼起来!新的一年在古钟的钟声中来临了!

“不如,我们现在去放鞭炮吧!”爸爸提出建议。“好耶!”“真迫不及待!”“这建议不错!”我们全家纷纷附和,想到那吉祥如意的满堂红,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爸爸拿装鞭炮的盒子,一根线和一根木棒,爸爸走上楼顶,打开盒子,拿出鞭炮,那鞭炮的顶端有一个大大的红红的“福”字,喻意一年幸福快乐,父亲用线把木棒和鞭炮连接在一起,把鞭炮吊在半空中。

父亲让我下楼把一根香点燃,接着再用那根香点燃,接着再用那根香去点燃导火线。我那“倒八字”的眉头又出现在脸上。“啊?为什么是我点鞭炮啊?”我张口就问。“你不点燃鞭炮,你爸就要大战年兽了!”父亲说着,装模作样地打起功夫,看着爸爸滑稽地对着空气打架,妹妹天真的问了一句:“爸爸,空气会不会痛啊?”听到这句话,我们家里荡漾着欢笑,笑过后,我满怀信心地下楼,准备点燃鞭炮。

我点上香,往门外走去,看着那长蛇般的鞭炮,我十分激动——点鞭炮肯定很刺激!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向导火线,向开头一戳,“嗞嗞”导火线被点着了,我往后退了几步。

“噼噼啪啪”红色的纸片在我身前的鞭炮中逐一爆出,随之落下,我对着鞭炮默默祈福:希望我们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快乐。鞭炮声消失了,我看见浓浓的烟雾被微风吹散,一片红色呈现在我眼前。

“噼噼啪啪”喻意吉祥如意的鞭炮声渐渐消失在耳畔中,回忆结束了,我不禁扬起了一丝笑容,这就是春节幸福的回忆——放鞭炮。放鞭炮不仅代表了我们全家对未来的期盼,还代表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期盼,这种期盼将会洒满中华大地。

有关风俗的日记大全(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风俗。在我的家乡大同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一说到大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还有那诱人的美食——刀削面、扒肉条、凉粉、百花烧麦、杏脯、炸油糕、抿八股儿……。今天呢我就给你们讲讲我们大同的旺火。

旺火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传说因为孙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被太上老君关进炼丹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太上老君辱骂孙悟空,孙悟空不服便一棒打碎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其碎片落入人间,所落之地,燃起熊熊大火。于是玉皇大帝便派托塔李天王来拯救人间。托塔天王将宝物玲珑宝塔变成多个小塔飞向人间,将所有浓烟烈火都收走了。人们为纪念这些事每年除夕都会点起宝塔状的烈火,也就是如今的旺火。

在清朝的时候有一本《大同县志》里面写着:“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若小浮窗,及时发之明为旺火,即少城达达火。”是的,在每年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人们会点燃提前准备好的旺火,它是用差不多大小的煤炭垒成一个塔状,中间放上木柴,顶端挂上写着“旺气冲天”四个字的红布。点着后看到火苗从小孔中窜出。人们以旺火为中心围成一个圆,一起取暖,一起玩游戏、跳舞,围着旺火转圆圈,以祈祷来年生意兴隆、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小孩们也开始走街串巷,看谁家旺火大,谁家就旺气大。

但是现在,我们不再用煤炭垒旺火了,因为:一是浪费资源,二是污染环境。人们为了把旺火这个习俗传下去,便将塑料涂成煤炭的样子垒到一起,缠上红布条当做燃烧时的火苗。里面的木柴用吹风机代替,一通电,红布条随风飘动,就像真的旺火在燃烧一样。

在大同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正月初八云冈石窟游八仙,元宵节上古城墙看花灯,端午节大人小孩戴五彩绳、门上挂艾叶、贴公鸡、包红枣蜜枣粽子,中秋节赏月、吃无馅的红糖月饼,等等。欢迎你来大同玩。

作者:刘恩泽,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机车一校

有关风俗的日记大全(3):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位于云贵高原。这里的春节有一个特有的习俗——炸龙灯,热闹的炸龙灯意味着热闹和祥和。

炸龙灯原本是土家族求雨祭祀的活动,延续至今,已成了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种活动。除夕是小年,元宵是大年,炸龙从元宵开始。

正月十四是炸龙的彩排。在这之前,龙灯的制作者们已经紧锣密鼓地干了很多天。正午,龙出发了,红色流满大街小巷,与之相伴的是锣鼓喧天。

十五是最精彩的,也是游龙的正日子。因为炸龙灯鞭炮是不可少的,所以在四点前鞭炮烟花已完全脱销。各家各户都将晚饭提前了,五点半,鞭炮由四处响起,声音逐渐变大,此起彼伏,像一支交响乐。全县的百姓都出来了,越来越集中的鞭炮声把整个德江似乎都震得地动山摇。鞭炮的火焰闪闪烁烁,红红火火,映着人们喜气洋洋的脸,大街上一片新年景象。

六点半,各路龙灯出发了。短的有十米,长的有五十米,在龙灯制作老手艺人的打磨下,龙的制作很精细,它代表着德江的历史和传统,艺人们说,大意不得。举龙者皆是二三十岁的男青年,他们戴着头盔,袒胸露臂,健壮的手臂舞动着龙,整条龙像活了一样,上蹿下跳,舞的我眼花缭乱。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家都准备好鞭炮,准备往舞着的龙和人上炸。我和大伯举着缠上鞭炮的竹竿,我害怕被炸到,畏畏缩缩的,但又想再对准一点,于是身体向后倾,双手伸得长长的,那姿势实在有点怪异。不久,龙成了网状,大部分的龙鳞都炸掉了,而舞龙的人则显得龙马精神,毫无畏惧。

八点多,炸龙达到了高潮,所有街道都是人流、火光流。天神一定看到了彩光流溢的人间街巷,如果从无人机航拍,这时候,整个德江都是流动的彩,闪烁的光。空气中到处都充满火药味,九点过后,炸龙渐渐结束,大部分龙已不能首尾相连,很多只剩几根骨线。十点后,鞭炮声渐渐平息,在万家祥和的期盼中扎龙灯缓缓落幕。

炸龙灯的鞭炮声虽已渐渐远去,但家乡人祈求安康吉祥,幸福美满的愿望,随着新时代的钟声正大笔绘就灿烂的康乐景象。

作者:田宸熙,深圳北师大附小六年级

有关风俗的日记大全(4):

今天,妈妈许诺要带我和表哥去见识一下家乡的白事风俗。

我们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蓝色的五菱之光,由妈妈亲自驾驶。先开到殷庄接小姨,我们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我们在那里遇到了表哥的家人我的大舅、舅妈和只有一岁的表妹。天气非常热,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挂在天上,我和表哥口干舌燥,还好大舅带了一大瓶雪碧和杯子,我们坐在阴凉地,嚼着薯片,喝着雪碧,甭提有多美啦!

妈妈、大舅和舅妈要去送汤了,托我们带着调皮可爱的表妹。只见他们都是身披白色布条,头上也系着白色布条,大舅头上还戴了一顶白色帽子。表哥哈哈大笑,一边笑还一边说:天仙下凡啦!,结果吃了我大舅一个超大爆栗,只好吐着舌头乖乖站到一边去了。

敲锣打鼓声渐渐远去,我以前也送过汤,知道他们后面要做的事一直走到姥姥的坟墓前,磕几个头,然后回去。

可是,这么简单的行程,妈妈却半个小时候后都没回来。我急了,掏出手机拨了老妈的电话。一阵嘟嘟声,妈妈接听了。

原来妈妈现在才到姥姥的坟墓,我只好继续陪表妹玩,表哥从兔笼里抓出了一只兔子,正在逗它呢!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舅妈和大舅回来了,她把我们带到了吃饭的地方,等妈妈和小姨凯旋而归。

终于,远处传来的唢呐声越来越近,不一会儿,一群身披白布条儿的人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妈妈和小姨站在队伍的末端,汗流浃背,妈妈一边擦着汗一边说:我们先去上礼,上完礼就走。我和表哥便跟着这些大人,稀里糊涂的上完礼,上了车。

先把小姨送回殷庄,然后妈妈又把我送去了沙河,让我在沙河过两天。

我先在另一个大舅妈家吃了晚饭,然后去了姑姑家睡觉,一天的奔波劳累,我很快就睡着了。

有关风俗的日记大全(5):

我的家乡是山城五莲。我们五莲虽然小,但是节日的风俗可不少。其中“二月二”的风俗,令我印象颇深。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皇帝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把饭送。”也就是说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皇帝和皇后都得到田间和农民们在一起耕种。在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早早的把灶底的灰掏出来,放在簸箕里,用这些灰在院子里画一个大大的圆圈,在这个圆圈的中心放上五谷杂粮,这就是农民贮存粮食的囤,它寓意着农民开始忙春耕了,人们也盼着今年是个丰收年,谷丰登,粮满仓!

这一天,各家各户都会炒糖豆,吃糖豆。可是二月二为什么就要吃糖豆呢?原来呀,炒糖豆也是有着占卜的寓意,所炒的糖豆开花的大小,也会预示着新一年的收成。也就是说,豆子开花开的越大,今年的收成就会越好。所以,人们的心里都期盼着自己炒出来的豆子开得大大的。二月二是万物复苏之际,也是害虫苏醒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说:“金豆开花,五谷丰登。”所以,家家户户便会用炒豆子的方式来祈求驱除虫害。另外,人们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庄家也能够得到丰收。所以,二月初二的这一天,人们便都会炒豆子,长期下来也就形成了习惯,直到现在,就成为了糖豆。

传说二月二这天也是土地爷爷的生日,在这一天,我的家乡的人们都忙着包水饺供奉土地爷爷,让土地爷爷保得这一方土地的平安。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二月二这一天我的家乡的各个理发店,不论大小,统统爆满,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理发店理发,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来理发呢?原来,这一天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这一天去理发,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是寓意着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我的家乡五莲的风俗还有很多,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九牛一毛罢了……

夏建华老师作文点评:

小作者对家乡风俗“二月二”介绍的具体,详略得当,详细讲了“炒糖豆”“龙抬头”的风俗,并通过适当加入“俗语”“传说故事”等让文章更生动。


上一篇:节日的日记600字5条
下一篇:日记推荐:班级的日记大全2篇

天天作文网         Sitemap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