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赶考_优秀作文素材3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篇关于赶考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有关赶考_优秀作文素材(1):
赶考精神,实则是可拆成赶与考二字的。赶,既是时间紧迫,又是追赶他国脚印;考则是泱泱中华在决策上、发展中,在经济与实地战场中,交出的完美答卷。
何为赶?古代书生进京赶考,一路步履匆匆,赛风霜、竞雨雪,是因时间有限,更是因心情迫切。近代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有人说,近代史便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中国一步步实现近代化进程,既是赶时间,与时间、与历史洪流赛跑,又是追赶他国,真正实现自强。不只是技术、制度在时间紧迫下的追赶,我们的心情要更为迫切。五四运动,无数青年、工人,怒吼出外争主权,以无比急切的心情渴望国家独立、民族自由;新中国成立时,万千民众饱含热泪所唱出的《义勇军进行曲》,则是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之迫切愿望实现后,内心最深沉的震动。这两份赶,是物质的赶与精神的赶之结合,是在四万万中国人赶的热血下,在赶的时间里,共谱的华美中华乐章!
何为考?考,便是要交一份答卷,不过这份答卷是由所有中国人共同写就的,有的笔触平淡而有的墨迹辉煌,共同组成这一张密密麻麻的试卷,在全球的见证和时间的检验下,判出最后的成绩。一路走来,中国早已交出了不少答卷。大唐的开放包容,两宋的富庶发达,是百姓共同写就。那答卷上的字迹,是书生落在书旁的小注,是铁马将军扬起的战戟,是纺织机上垂下的一缕细丝,是稻田里沉甸甸的麦穗。时至今日,这份答卷由谁写就?是我们的十四亿同胞。核物理之父于敏,鞠躬尽瘁三十载,答卷上的笔迹,是他绘出的一张张演算纸;笔迹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弯就是六年的脊梁;笔迹还是国庆七十周年阅兵式上,那绿军装中一张张黝黑而鲜活的军人面孔;笔迹更是奋斗在每一个岗位上的普通人,每天最朴实的生活轨迹。万千双手,书写出最标准最完美的中国答卷,承载着泱泱华夏扬帆远航。
何为赶考精神?答曰:赶,考。是人民迫切之心境,是群众奋斗之身影。赶的时间,赶的心情,浇铸出坚实的成果;考的奋斗,考的精神,书写出辉煌的篇章!
有关赶考_优秀作文素材(2):
在古代,通过乡试的学子们千里迢迢进京赶考,为酬壮志报国家。而今日,报国无门已成无所事事者的托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非必过独木桥已成现实。但亘古不变的是赶考精神的传承。
赶即追逐,亦有时不我待之意;考则可广义的理解为最终目标的验收。赶考精神在我看来,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与对美好结局的希冀,是向上求索的目标,也是脚踏实地的稳步前行。
国家在赶考,1949年三月,毛泽东主席将筹划建国比喻为进京赶考。考的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面对复杂形式的解决能力与领导一个国家的魄力与胆识。七十年来,党和国家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赶考精神在一个个五年计划的脚踏实地中走来,令一个固步自封、了无生机的国度摇身一变,成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这便是党交给人民的完美答卷。
中华民族在赶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最坚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正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动力,走在伟大复兴的赶考路上,而能推动民族前进,达到考场的,是少数精英的引领与大多数普通人的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人民英雄们默默的,有意无意的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在赶考路上。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坚守开山岛三十二年,其对祖国的热忱与忠诚,便是赶考精神的一部分。袁隆平以九十高龄奋斗于一线,其上下求索的精神,敢于实践乐于动手的精神,也是赶考精神。修理天安门广场的华灯班在五十度条件下确保华灯正常运作,其于困境下的坚持亦是赶考精神。而王继才夫妇二人守岛无差漏,袁隆平超级稻亩产数1200,华灯于夜晚初上,都是赶考者为国家、民族交出的不朽答卷。他们的答卷促成了国家在赶考路上的进步。
于我们自身,一次次的赶考浸透着我们的汗水与辛劳。能力与本领也得以锤炼。正如古时的先贤,今日之先辈一般,我们也怀揣着理想走在了赶考路上,虽道阻且长但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赶考精神走向一个又一个考场,完成人生的答卷,实现自我的价值。
鲁迅先生曾说:有一分光,发一分光,有一份力,出一份力,不必计较多少。赶考不亦是如此吗?积土成山而风雨兴,我们亦应竭诚努力,为自己,为民族,为国家发光出力!
有关赶考_优秀作文素材(3):
一大早,平时慵懒的我便爬起了床。因为今天我要参加南师附中江宁校区的“院士杯”考试。匆匆吃完早饭,我和老爸便下了楼,今天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唉,真是让人愁思满怀。
一路上行人不多,三三两两的车辆在疾驰。一路无话,其实我一直在心里祈祷,希望能考出好成绩。说实话,这学期的节奏有点快,我不想辜负大人的殷切期望,更不想辜负了自己。我想考上心仪的中学。
快到同仁医院的时候,路上汽车陡然多了起来,两股行车道,汽车居然排成了四排,然后一点一点往前挪,我心急如焚,希望不要迟到。汽车跌跌撞撞的往前走了二十分钟,老爸果断的在一个岔道拐了弯,然后将车往马路边一停,拉着我就往前跑,疾走了大约六七百米,终于赶到了学校的大门口,我长舒了一口气。
校园比我们东山小学大很多,环境很优美。可我无心欣赏这些,和那些赶考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匆匆往考场跑。在考试铃响前十分钟,我坐上了我的考座。
历时2小时,懵懵懂懂的考完生涩难懂的奥数题,我的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不管好与坏,这已成为过去,明天又将是一个美好的开始,难道不是吗?
【作者:董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