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依稀的优秀作文5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篇关于依稀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优秀作文,依稀的优秀作文(1):
不经意的一瞥,竟发现窗外经历一冬萧条的柳绿了起来,虽然只是点点稀稀疏疏的绿,却顽强的向人们昭示着春的到来。于是从床上一骨碌翻了起来。初春的早晨毕竟还是有点轻寒,周围弥漫着一层隐约可见的薄雾。走在路上看着细嫩的柳条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往前迈了几步,猛然顿住脚步,望了望脚下,是了,是这路的不是了!铺满青砖的道儿踩起来是那样的生硬,全不及泥路来的柔软,来的更有春味儿!这里虽也有泥路,却不及村庄里的泥路好,只是光秃秃的毫无半点春意。泥路与埂路村庄里除却唯一一条通往外面的水泥路便是清一色的泥土小路了。走在软软的泥土上,听着麻雀闲不住的叫声,看着脚下的草慢慢露出嫩芽,成片成片的椿树成片成片的绿起来,这泥路走起来变更觉有一番春的味道了。要说泥路却也不及埂路。村庄外沿便是一条条的埂路。这埂不比田间的小埂,要来得大气,就这么突兀的出现在平坦的土地上。路是不甚宽广,只有一丈来宽,却有两丈来高,二面是长满肥草的斜坡。小时候就爱在这埂坡上滚耍,一面面的埂坡不知承载了多少童年时的欢乐。菜园与云叶竹在小村庄的东北角有一片菜园,要去菜园先得走上一里多的小泥道。快到菜园抬头便望见满眼翠绿,那是一片不知有多少年历史的竹林。竹林不大,只有近百平米,小道便从这幽谧的竹林中穿过。竹林中有一块同样不知有多少年历史的石碑,用汉隶刻着“云叶竹林”四个大字。至于云叶这个名字的由来却是因为这的竹子枝叶多在上梢且多而密,远望便连成一片云状故名曰“云叶”。傍晚的竹林便是鸟的天堂,只听见声音各异却同样动听的鸟鸣却不见鸟影,仿佛竹林里正进行着一场交响乐。每逢端午竹林里就热闹起来,各家各户都来摘些竹叶,然后用水杀青,就可以用来包粽子了。穿过竹林便是菜园了,一到盛夏总要拎着水桶赶来菜园,给菜儿们浇上水。所幸菜园旁边就是小水沟,倒也不是费多大劲。菜园里的瓜果陆续都熟了,渴了饿了便摘一个番茄,咬一口黄瓜;累了便将脚浸进凉丝丝的水里,消却不少热夏。学校树林小河学校是被树围着的几间瓦房(不过那是我上学时候的事了)。于是总爱几个人一块跑到后面的小树林里,坐在斑驳的老树上或捧着本书或眯上眼打一会盹,阳光透过密密的叶,落下参差不匀的树影,就是一幅天然的写意画!离学校不远有一条小河,就在那平缓的流着,偶尔卷起几朵浪花又很快被淹没。小河中间有一片长满水草的小汀,当得萋萋二字。河底是细软的沙,踩上去说不出的舒适。小河就这样静静的流过了我的童年岁月。老房梨树金银花家里本不住在路边,是后来才搬过来的。于是我便有了一所老房子。老房确实老了,竟还是土墙围成,就在庄子的深处。它有一个很大的院落,种满了梨树。家里原也有三株梨树,却被伐掉了。每逢初春,满地落满了梨花,风一吹似扬起了一天的雪花;带到夏末,满院梨香,一口下去带出一口雪白。原中南角有一片不起眼的绿藤,春末夏初,一股淡淡的清香便渐渐弥满了整个院落。特别热衷于金银花的这种味道,不像栀子花的厚腻,也没有月季的浓烈,似百合而又略胜一筹。初夏的点点银白,初秋的朵朵金黄,于清晨折一枝,便拥有一天的芬芳。老房最终是倒下了,在一个风雨的夜晚。如今荒芜的院落只余下齐膝的蒿草,再也不见雪白的梨树,再也嗅不到清淡的金银花香了!优秀作文,依稀的优秀作文(2):
那一天,我还依稀记得
铃声踩着琴键,我机械般地站起,走向那所被时间所遮盖的严严实实的记忆深处的小学,思绪像闸门被打开的水龙头,怎么也止不住。双眼迷茫,似在探寻着什么。
初入盛夏,吝啬的凉风带着些许少年汗水的气息。知了,重复着那段已不知重复多少遍的老歌,老树上的斑痕,被它的阴凉所掩埋。这条小路,不知走了多久;这个班级,不知进了几次;这个老师,也不知见了多少日月了
空旷安静的教室里,一沓仍散发出油印味的卷纸,安静地躺在桌上,同学们鸟雀般观望,却也瞧不出什么。老师走进来,熟悉的面庞,熟悉的动作,熟悉的声音,再一次出现。她走上讲台,伸出纤纤玉手,展开那沓不被夏日的酷热而热的蜷缩的卷纸,瞬间油印味更重了。
一切仍照常进行,发了卷纸,期末卷纸。发完,前往卫生区打扫卫生。
望着如雪飘落的树叶和红红绿绿的零食袋,又想起之前自己不想扫地的情景,想笑,却又不知为何滴下了带着过去回忆的泪水。
播告放学的广播声,又肆意地破坏了安静的场面。之前,一听到放学的铃声就一蹦三尺高,可现在,却如此抗拒这违和的声音。
校园门口,准备回家,熟悉的校园,熟悉的老师,熟悉的同学,他们都走了,一种孤寂涌上心头。可我却笑了,带着些许秋天的悲凉的笑。
即使校园的熟悉小路不再走了,参天大树也不再陪我了,老师同学都离我而去了,可我,仍会依稀记得那一天
优秀作文,依稀的优秀作文(3):
这是珍藏心底、永不蜕变的味道,浅尝一口,香甜溢满心间。
盛夏,老屋。
儿时,每到放暑假,我会准时出现在村口。这时,总会有一对老人在那里等我回家。
我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环境,喜欢这里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到这里,外婆总会牵着我的小手,来到小屋门前的池塘边。肩上跨着一个篮子,去采摘荷花。因为,我喜欢吃外婆做的荷花饼,喜欢那种香甜的味道。
池塘边有一条小船,外婆会先将我抱到船上,然后自己再缓慢地上船。我坐在船中,静静地看着满塘的荷花,外婆则站在船头,撑着竹篙。一会儿,就满篮荷花了。回到老屋,外婆戴上围裙,站在水池旁细心地洗着荷花。然后,左右手各端一个凳子放在院子中央,我坐在那个小凳上,静静地看着外婆做荷花饼的整个过程。将一片荷花放在左手心处,右手用小勺放一点肉糊进去,然后灵巧的手再将荷花瓣一卷,放在提前和好的面糊里,使周围都封好,最后再将它们一个个地放到油锅里。香味会慢慢溢满整个老屋。我喜欢这种等待的味道。
荷花饼熟后,外婆会眯着眼,把这些荷花饼都盛到盘子里,并在盘子周围放几片荷花瓣,既好看,又美味。我垂涎三尺,外婆看出了我的心思,总是微笑着点着我的鼻尖叫道小馋猫。然后用筷子夹一块细细吹过后送到我嘴里,只感觉脆脆的,满口的香甜。这种味道,使我依恋。
如今,学习紧了,没时间去乡下看外公外婆了。当然也无心去想那曾带给我无尽喜悦与美好的荷花饼。可是一到夏天,外婆总会像我当年准时出现在村口一样,手里提着一个保温饭盒出现在我们小区门口。我总是笑着跑过去,牵着外婆已经粗糙的手,向家走去。回到家,在我期待的眼神中,外婆打开饭盒,一股熟悉的香味溢满餐厅,同时也溢满我的心间。浅尝一口,还是当年的味道。
我喜欢这样的味道,这是像品尝一杯香茗的味道,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优秀作文,依稀的优秀作文(4):
回不去的,才愈发令人想念
题记
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除了偶然在我的梦中徘徊,其余的时候都只是恍惚的印象。回不去的时光,独留我空空地想念。
我想念那时,天空湛蓝得没有一丝尘埃,我们的心也不受一丝外界的纷扰。小伙伴们好像真正的兄弟姐妹,从不互相怀疑,从不计较得失。伤心的时候,互相安慰,开心的时候,分享快乐。我们有时争吵,有时打闹,但始终不会为了一些小事而误伤了友谊。那时,我们的心都似万里无云的清澈天空,那样纯真、无暇。
我想念那时,天空中的阳光洒满整个庭院,我在庭院中笑着、跑着。春天爷爷在院子中的小菜园播种,我在一旁嗅着月季花的香气。爷爷劳作归来,黝黑的额头上冒着汗珠,和我一同躺在庭园的席子上,静静地望着灰白相间的小鸟拍打翅膀,形态各异的云彩自天边飘过,蝴蝶在花儿上久久驻足。爷爷爱花,他的庭院一半是田地,一半是花园。我最爱轻轻地抚摸着娇嫩的花瓣,嗅着馥郁的花香,倘佯其中。那时,我的心没有世事的烦忧,悠闲自在地沐浴着阳光。
我想念那时,夏日的太阳散发出火热的光芒,姥姥家的大枣树为我们带来了一片阴凉。我坐在院子里,做了一辈子教师的姥姥,拿出课本,教我读书认字。我学得很快,墙壁上满是我用小石块刻下的新学的汉字,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像姥姥一样学识渊博的老师。学完了的时候,就坐在枣树下翻翻舅舅小时的书本,带着小黄狗买根冰棍,坐在门口看着缕缕炊烟自村中升起那时,即使天气十分炎热,没有空调,我却从不闷在家里,活泼自由,心如太阳一般炽热。
梦着梦着,我忽然惊醒。原来,时光已逝,童年不再。回不去的那些快乐时光,愈加令人想念。闭眼,两行清泪落下。原来,过去了的就不再回来,只能在梦中想念
优秀作文,依稀的优秀作文(5):
陆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小昆山人,退休前是位语文教师。生活在“二陆”故里,敬仰“二陆”先贤,感悟“二陆”文化。因与“二陆”同姓,他常常戏谑自己同姓三分亲,五百年前是一家。
老年大学开展“上海之根,美丽松江”征文活动,陆老师积极参加。他静坐桌前,沉思片刻,成竹在胸,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看那写在传统方格稿纸上的文章,字迹工整,标点规范,无一涂改,犹如庞中华的钢笔字帖,令人叫绝。
老先生告诉我们,他的字是“童子功”,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扔过来一本字帖,天天临帖习字,若写不好,父亲挥动竹尺,一顿竹板夹肉伺候,嘴里还不停地说“朽木不可雕也”。打完之后,常常举着一双红肿的小手,匆匆扑向爬满青苔的石阶,双手捂在冰凉的石阶,那是最好的止痛药。看来现如今的人写字犹如鬼画符,大概就是儿时少吃了竹板夹肉的缘由。
文章写好,按要求是电子文稿。不会电脑的陆老师犯难了。做IT的孙子拍拍胸脯,揽下了这个活计。键盘一阵敲打后,手写稿变成电子稿。陆老师伸头一看,内心一阵抓狂,错字满篇,标点乱点,真真是惨不忍睹。怀着对文字的敬畏,祖孙共同修改,几番回合下来,老先生累得满头大汗,孙子也不耐烦了。罢了,罢了,求人不如求己,“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陆老师报了老年大学电脑学习班,“八十岁学吹打,从头开始”。寒来暑往,每日手敲键盘,对于喜写作的陆老师,笔换键盘真真的不习惯。三个月后,电脑学习班结业。用陆老师的话,电脑刚刚脱“盲”,小学一年级的水平。
从此,陆老师的书桌上支起了一台电脑,那是孙子淘汰的二手货。坐在书桌前,窗外阳光明媚,清风吹拂,老先生低头敲键,抬头看屏,低头抬头,不一会儿,眼花颈痛,坚持不了。更要命的是,大脑“断片”,灵感全无,一片空白。老先生叹口气,败下阵来。
痛定思痛,老先生重又拿起了笔。当他轻轻摊开稿纸,提笔写字,字香纸香扑面而来,仿佛神助,一篇文章一蹴而就。文章写成,趴电脑前,笔换键盘,敲敲打打,手写稿变电子稿,在陆老师眼中,令人仰慕、心生敬畏的文字,经自己一笔一划写成犹如天上明月,盛开的鲜花,赏心悦目,有生命,有温度。而打在电脑上的字,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冷冰冰,无生命。
清明节到了,陆老师携“夕阳红”读书班文友登小昆山,拜谒“二陆”先贤。一身干净合体的中式衫裤,一条烟灰色的长围巾飘在胸前,文友惊呼陆老师好儒雅,老先生清矍的面容,微微含笑,嘴角上扬,一副很受用的模样。“二陆”草堂内,他亲手打开稿纸,那是一张洁白的宣纸,一行行行草,犹如行云流水,酣畅灵动,字字力透纸背,秃笔书草,颇有几份陆机平复帖的神韵。孙子担心爷爷眼神不济,要打印在A4纸上,爷爷摆摆手,说道“你不懂”。听老先生声情并茂读祭文,犹如山上吹来汉晋之风,穿越千年,与先贤交流互动。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谁还会潜下心沉浸于一个人的阅读与写作。陆老师常说退休了,不再为“五斗米折腰”。小昆山下,“置三分闲地,借一片秋月,邀朋友三五”,共同“采菊东篱”,有感悟,有意境。提笔就写,白发依稀始换笔,不忘初心,开始一笔笔地写,一键键地敲。笔与键盘轮番交换,篇篇文章“飞”上电脑。歌德说“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在陆老师心中,换笔就是乐趣,写作就是天堂,他誓将“换笔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