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优秀作文5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5篇关于赤壁的故事,供各位参考,希望您能喜欢。赤壁的优秀作文(1):
今天,我们来到湖北省赤壁市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游玩。
游玩了赤壁摩崖石刻、周瑜塑像、拜风台、凤雏庵、忆江亭、望江亭、赤壁大战陈列馆、赤壁碑廊、千年银杏、三国雕塑园
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这场战争之后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
赤壁的优秀作文(2):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赤壁的优秀作文(3):
东江笑,西月笑,谁胜谁负天知晓。昆仑眺,东曦眺,多少战火书记了。
苍道已死乱世纷纷词,山河飘碎吟江字,铜雀不请美人来,却吹东风台。断了江南梦,残浪卷残泷。
渡过江雪,谁知帝剑如此灰飞烟灭。一败足成千古恨,又添书几页,三国风云与山岳。
再此游,当初赤壁,更是人生悲欢酒!
赤壁的优秀作文(4):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魏军占领东吴领地,东吴周瑜调兵保护,与曹军隔江相对。曹军没有水战经验,只好命蔡瑁、张允日夜督练水军。
周瑜得知曹军水军都督是蔡瑁、张允,便决心除掉二人,他让蒋干得到了假情报,使曹操杀了蔡张二人;又联合黄盖使用苦肉计,让黄盖假降曹操,给曹操送诈降书的阚泽走后,曹操又派蒋干过江,周瑜安排庞统巧遇蒋干,蒋干引荐庞统投奔曹操,庞统见了曹操,劝曹操用锁环把战船连在一起,再在船与船之间铺上木板。曹操同意了。
一天,周瑜正领着将士立于山顶,隔江观望,忽然一阵西北风刮来,吹起战旗的一角,正好打在他脸上。周瑜突然大叫一声,吐血倒地。
鲁肃见周瑜病重,请来了诸葛亮。诸葛亮只写了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完他将字条递给周瑜,并说自己可以借三日东南风。过了几天,果然东南风大作。
曹操在帐中,忽然探马来报,江东有人送来黄盖的密信。信中说,今晚二更,黄盖将驾粮船来降,船头插着青龙牙旗作为信号。曹操大喜,天黑以后,黄盖带着二十只火船,顺风向赤壁的曹操营寨进发。曹操见黄盖来了,没有防备,等火船接进水寨时,黄盖立刻指挥各船一起点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操的船被铁链锁住,无处可逃,转眼间被引烧,烈焰冲天。
曹操的水寨变成了一片火海,曹军士兵个个跳水逃生,最后被火烧死的、被水淹死的不计其数,几乎全军覆没。曹操乘乱登上小船,向江边逃去。刚到岸边就发现岸上的旱寨也燃起了熊熊大火,原来是周瑜暗中安排将士到曹操囤积粮食的地方,放火烧粮。
这一夜大火烧得曹军焦头烂额,曹操几十万大军顷刻间瓦解,曹操也顾不上收拾残局,在张辽、徐晃等将士的掩护下,好不容易冲出重围,落荒而逃。
赤壁之战,以曹军大败、周瑜全胜结束!
赤壁的优秀作文(5):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